
盧永強指色情招牌也需要注入設計元素。
盧永強流連歡場,但不拈花惹草;他閒逛墳場,卻沒掃墓。他是品牌形像設計師,對字體素有研究,而歡場與墳場雖然氣氛最詭異,但也最講究字體。他帶記者去砵蘭街,看夜空下的霓虹燈招牌,「呢個係Trilingual(三語),有中英日文。」從中可見,這店招呼甚麼國籍的客人。也只有他,來到風月場所只關心招牌光管而非紅牌阿姑。
記者:譚淑美
攝影:胡智堅

娛樂場所招牌具備不同語言,招徠不同國籍客人。

盧永強認為墓碑字體值得保留,可惜現在連骨灰龕位都爭崩頭。
「有d人覺得夜生活場所點解要有logo?但其實另類文化都需要設計。」去年年尾全港最大型夜總會「大富豪」結業,David嘆息謂:「(油尖旺)係傳統紅燈區,但日式夜總會冇晒。尖東已變成散貨場,或者只有企街既妓女。」夜總會式微,原來最失望的不是媽媽生,而是眼前這個人。
他又跑到旺角砵蘭街,站在路中心舉頭看刺眼的招牌,讚不絕口:「佢地用左好多字款,每間都唔相同。咁多招牌疊埋一齊,混亂中有秩序,唔會擋住大家。不過,自朗豪坊落成後,成個地區生態改變晒,好多娛樂場所搬走左。」盧永強直認曾經光顧夜總會,但只為傾生意。
風月場所外,他亦常在墳場流連,觀賞墓碑字體設計,試過被10幾隻狗狂追,又遇上非法入境者跳出來討錢,但都無損雅興。這天他帶記者到慈雲山墳場看中式墓碑,大部份只有姓名、年份及籍貫,難得他興致勃勃,從中理出頭緒來,「香港係移民社會,好多(先人墓碑)都會寫返佢既祖籍」。
原來簡體字不單入侵人間,連陰間也佔據,「近10年出現不少簡體字墓碑,可睇到成個香港社會的演變。」不同顏色的字體,顯示不同年份。「金色字通常係2000年後,全部用電腦字。如果係紅色字,或手鑿入去既字,大部份都起碼30幾年前。」
香港是文化沙漠,只剩下歡場與墳場仍尊重字體,盧永強認為墓碑字體設計是香港傳統一部份,值得保留,只可惜現時不少人去世後,連骨灰龕都未必有位,更諻論安墳立碑。
獨個兒到墳場散步,又到夜總會周圍望,但這個怪癖,連妻子都不知道,「你寫左出黎佢咪知囉。我地做設計師,貪新戀舊,亦留意文化承傳。」他直認曾經光顧夜總會,但只為傾生意,這個秘密恐怕妻子也不知道。
「聽講話若足浴舖頭的腳板底招牌有個『哈哈笑』,代表可提供色情服務。」他沒有膽子上門求證,惟有將任務交給記者。性工作者關注組織紫藤及青鳥發言人經過考察,指這傳言是子虛烏有。